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正文

古代日本装束(详谈日本服饰文化)

admin 发布:2024-08-15 11:20 9

本文摘要: 古代日本装束?相信这个问题是许多玩家想要了解的,那么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仔细说一说,感兴趣的您赶紧往下了解吧。详谈日本服饰文化一,日本的传统服装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漏出脖子。


古代日本装束?相信这个问题是许多玩家想要了解的,那么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仔细说一说,感兴趣的您赶紧往下了解吧。

详谈日本服饰文化

一,日本的传统服装

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漏出脖子。这种样子的穿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希腊、罗马、印度尼西亚和秘鲁,习惯上称为“贯头衣”。

缝制服装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前后,被称为邪马台国家的政治机构正处在发展阶段。男人和女人都穿着过腰的上衣,袖子紧而直。男人下装是宽松的象裤子一样的裤(“侉”),女人则穿长长的褶裙,叫做“裳”。

在飞鸟时代(593-710)和奈良时代(710-79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文化在日本很流行。宫廷有关的人穿着上大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平安时代 (794-1185)的宫廷服装分为三个类别:特别礼仪的服装、宫廷里穿的正式服装和普通场合的服装。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装叫做“束带”(模仿唐朝官服)。妇女的服装分很多层,正式的女装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服),一共分为12层。往好处说是“雍容富贵”,说难听点儿是“拖泥带水”。

镰仓 (1185-1333) 和室町 (1333-1568)时代,在政府任职的武士正式场合穿束带,他们平常的装束叫做“狩衣”(日本化的服饰),从打猎时候穿的装束演变而来。平常,武士阶层的妇女穿加棉的丝质衣服叫做“小袖”,这跟现在妇女仍然穿用的传统正式服装(所谓的“和服”)没有什么两样。在正式场合,她们穿着长袍叫做“打卦”。

江户时代(1600-1868)武士阶层男子在参加仪式的时候穿一种叫做“上下”的服装,但是平时男人女人都穿小袖和侉。作为一种习惯,人们将布块围在腰上,叫做 “带”。武士要把剑佩在带上,女人的带则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宽松和具有装饰意味。江户时代初期,许多人穿着简单,虽然在正式场合女人可能穿打卦。但是随着漂亮的染色布料和精美图案的诞生,日常生活中的装束也越来越亮丽,那些布料和图案在日本和服中延用至今。

二,从和服到西装

明治初期 (1868–1912),在举国上下“文明开化”的热潮中,在军队服役的日本人、警察和邮差等政府职员首先接纳西服。吃牛肉、穿西服、跳交谊舞等等,成了文明、时髦的标志。

从政府职员首先穿着西服,也可看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上而下推行的。正因为如此,西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到民间。从当时西方报刊上登载的日本人漫画看,光着脚的二轮车夫居然戴礼帽、扎领带,现在看来很滑稽,当时却是一种流行。

但是,我们注意到,明治时期的西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流行而已,西方的服饰文化并没有真正扎根日本。尤其在明治的早期,和服仍然是最主要的服装。在正式的场合,男人身着羽织(传统背心)、侉以及西式帽子;而一部分女人,要么身着日本服装,要么干脆穿起西式的靴子。这种靴子配和服的日西式混杂的穿着方式,甚至在那些参加大学毕业典礼的年轻女子中也能够看到。

昭和时代(1926–1989)初期,尤其是日本战败之后,在美国的直接干预下重建,西方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思维方式融入日本社会,西方的服饰文化也真正被日本接纳。

现在,男士服装越来越西方化,西式的职业装成了公司雇员的标准装束。职业妇女也经常穿西服,许多妇女甚至在家里也穿西服。日本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剥夺自由着装的权利,大多数幼儿、儿童、少年去学校必须穿戴统一的“制服”,唯有大学生可以自由着装(举行仪式、参加组织又当别论),但一旦进入公司、机关又必须统一服装(比学校略微宽松)。当然,所谓的“制服”也是西服的变体而已。

三,日本现代服装的演变

[四十年代] 二战后,日本妇女们放弃了战争时期被强迫要求穿着的宽松裤子,开始穿上了裙子等正常服装。战后初期,进入日本的时装多数来自美国。4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50年代,日本妇女热衷于下摆宽大的束腰长裙和宽腰带,也就是所谓美国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巴黎服装也是从美国介绍进入日本的。1947年,Christian Dior 问世,第二年,关于这个品牌的大量信息经由美国传到日本。日本妇女非常热衷于这个在全世界逐渐流行的新样式。

[五十年代] 那个时候,海外旅行对多数日本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电影是人们获得时装信息的主要渠道。日本人可以看到许多外国电影,这样他们就有机会了解欧洲和美国的时装以及日常生活。众多的流行时尚就这样诞生了。当1950年英国电影《红鞋》上映的时候,红色鞋子在年轻人当中立刻流行起来。1954年当电影奥戴利?赫本主演的Sabrina上映时候,紧身半长女运动裤立刻成为年轻女性的时尚宠儿。

1956年根据诺贝尔获奖作品改编的电影《太阳季节》 (《暴力的季节》Season of Violence)在日本上映,许多日本人模仿电影里人物的穿着,一种叫做太阳部落的服饰流行起来。夏天,男士开始穿着圆领运动衫,戴太阳镜,而妇女则穿着色彩艳丽的短裤在大街上悠然自得。,

[六十年代] 这个时期年轻人成为时装的不可置疑的裁判。这个时候,时装从一种高级定制的产品变为低成本的、即买即穿的物品,从正式变得随意。1965年春天,在巴黎时装博览会展示出来的超短裙很快就被引进到日本。传媒一片反对,认为超短裙不适合日本妇女的体形,但是1967年超短裙王后英国模特twiggy访问日本之后,超短裙就流行起来。超短裙最先由年轻妇女穿用,后来年纪大些的妇女也喜欢上了,直到1974年,超短裙一直是广泛受到日本妇女喜欢的时装。

60年代中叶之后,日本男士的服装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所谓常青藤风格。常青藤风格这个名称来源于美国贵族学校的常青藤联盟。这种时装风格吸收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服装传统,虽然经过了起伏盛衰,一直在公司雇员和中年人当中盛行。

与年轻人中流行的时装相比较,公司白领穿着的服装倾向于保守的黑色及灰色基调,结果日本的公司雇员被人们戏称为“沟鼠族”。

[七十年代] 70年代中叶前后,从神户、横滨等港口城市发展起来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新传统服装(“new虎”)和横滨传统服装(“滨虎”)。 这就像男装当中的常青藤风格那样。用来形容神户兴起的服装风格的口头禅是“很女人味儿呀”和“很成熟哦”。 神户风格(“new虎”)的典型样子是单色的短衫配半长过膝的裙子。而横滨风格(“滨虎”)的特点则是娃娃型,印有设计师标志或者专卖店标识的汗衫,领子下翻,有点儿像马球衬衫。70年代后期,冲浪服在少年当中流行,并且出现了复兴美国50年代服装的趋势。

[八十年代] 80年代日本遭遇泡沫经济,这个时候出现了设计师和人物标识服装的热潮。日本设计师高田健三, 宫家伊势和山本关西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并且赢得广泛的赞誉。Y设计组山本纠一的服装赢得了近乎崇拜的流行;深色的风格怪异的Comme des Garcons 设计组的川久保的作品在巴黎时装博览会上展出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还有Bigi设计小组菊池孝男 和 稻叶吉枝的时装,以及 Nicole小组松田三广的时装也同样赢得人们广泛赞赏。

80年代后半期,妇女时装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身体意识,强调展示身体的自然线条;另外一个是以随意为风格的涉谷卡叽(Shibuya casual),起源于经常光顾东京的涉谷区购物街的高中和大学生。 大约在这个时候身体意识的服装受到愈来愈多的妇女喜欢,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身穿这种曲线显露的服装的女性在迪斯科舞厅起舞,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而另外一方面,随意风格的服装的概念是简单和耐用。

甚至是在从前被称为灰色老鼠的公司雇员当中,年轻点的也开始喜欢时尚名牌装束。今天, 平淡、严肃仍然是日本工薪阶层基本制服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商业社会里,关于什么是合适的服装的看法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例如,许多公司允许雇员在星期五穿着随便一些。

[九十年代]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如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进入了一个似乎看不清楚未来的混乱时期。有些评论家发现,在90年代后半期,服装中出现了一种东方主义和浪漫主义。但是从根本上讲, 90年代可以被称为多种式样共处的时期,没有哪种服装占据绝对优势。

90年代可能最值得提到的事情是,对服装极为敏锐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领导了服装潮流。大街上最为普通的一个景象是一群头发染成棕色的学生,晒的黑黑的皮肤,穿着超短裙和短裤;宽大的袜子有意趿拉露出鞋顶。

四,日本传统服装的走向

今天,和服已经越来越少见到人们穿用。年纪大些的人,从他们年青的时候,就开始习惯穿和服,现在也还一样。某些传统餐厅里的服务员、以及教授传统日本艺术(例如舞蹈茶道和花道)的人,也穿和服。 然而,跟西服相比和服的确是穿起来麻烦,活动不方便,作为一种实用和日常服装事实上已经消失了。

尽管如此,和服植根于日本人民的生活之中,某些重要场合,人们还是要穿和服。这些场合包括:新年参拜、新年聚会、成人节、大学毕业典礼、婚礼、以及其他重要的庆典和正式聚会。在这些场合,女孩和已婚妇女身穿靓丽迷人的“振袖”或者长袖的和服,其精美的设计成为至今仍在繁荣的传统日本文化的一个部分。

详谈日本服饰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问一下关于日本和服

问一下关于日本和服

和服(きもの,kimono)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

和服可分为公家著物和武家著物。现今所谓和服实即古时之小袖,小袖的表着化始自室町时代,贵族的下着白小袖逐渐成为庶民的表衣。 “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时代的狩衣等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服饰。十二单则是由奈良时代的裳唐衣加以改良而成,之后又有变化和创新。

“和服”在德川幕府以前称作“着物”、“吴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称谓是德川幕府之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

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

可以参见自百度百科里面较详细

问一下关于日本和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问日本古代官员们穿着服装的名称。就是真田广之演的《阴阳师》和黑泽明导演的《乱》中日本古代官员穿的。

一、狩衣(阴阳师里晴明和博雅经常穿着的那种,下身配指贯,头戴立乌帽子)

狩衣在历史上最先是以野外狩猎时所用的运动装——这样的形象登场的。由於穿著方便,又便於活动,因此一般公家平日里也喜欢穿用。后来便渐渐发展成为院参时的礼服。与此同时,狩衣的颜色也开始多样化起来。 狩衣在衣袖的下方饰有袖露。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薄平形(34、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厚细形、左右捻形、笼括形和嵶形。袖露的式样是以公卿位元阶等级来区分的。狩衣的穿著和搭配的裤裙都是特定的。指贯(或差袴。另外,自平安到室町时代,也用「狩袴」来称呼细身六幅指贯的袴)就是狩衣较为固定的下著搭配。 进行礼祭仪式时,狩衣里还要穿著单衣(也可以用衵衣代替),但平时是可以不穿的。狩衣的色彩和纹样除了禁色(天皇的专用颜色)以外,通常可以自由选择,因此在近世便可以看到各种设计和色彩的狩衣。 本来是日常穿著的狩衣,随著时代的变化,也渐渐地公服、礼服化。江户时代狩衣作为武士礼服的出现,标志著“直垂阶级”的诞生;当时的公家也普遍穿著狩衣。而今天,狩衣则成为神社神职人员的通用服装(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袴是差袴)。 

二、小直衣

小直衣是中和了狩衣的简便和束带的威仪这两方面因素的产物。 这种从镰仓时代开始使用的简便袍服又叫做「有襴狩衣」。 原本,为了方便脖颈转动,狩衣被设计成前、后身分离的式样;而小直衣则将前、后襴部分缝合起来,胸以上的部分则以最初计算好的形状缝制而成。 小直衣本来只有上皇、亲王、大臣和大将品阶以上的人才能穿著,其余人等不得使用。但到了江户时代,天皇也穿著小直衣,此时,它已经失去原有的象徵意义了。 现在,天皇、神宫祭主(限男子),延及皇族都可以穿著小直衣。天皇在6月和12月的「节折」、宫中神宫、神社举行御奉纳和御灵代御览时使用小直衣;皇族则在修习神道时穿用。另外,出云大社的神职人员也使用小直衣。 如上所述,小直衣是上级贵族所穿著的特殊装束,所以扎袖也有特别规定的式样。扎袖的规定基本上与狩衣相同,即按照年龄大小使用相应的式样。但在现实中,使用薄平形扎袖的情况很少,一般只使用厚细形的扎袖。这大概是因为如果已位至大臣、大将,仍使用薄平形扎袖便显得不大庄重的缘故吧。因此,实际上使用薄平形扎袖的人只有年幼的亲王。

三、净衣和半尻

净衣和半尻都可说是狩衣的衍生物。 净衣是神官所穿的神事服,最早的时候与狩衣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到了现在,已经完全变成白色无纹的狩衣了。半尻则是儿童服装,基本上与狩衣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为了便於儿童活动,特地将后身的长裾剪短到一尺左右。此外,扎袖的样式也较为华丽。总之,半尻是一种非常可爱的衣裳。  水干水干与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著装。与狩衣的式样不同,水干在前、后身的缝合、连接处,都以「菊缀」进行加固;另外,水干没有狩衣的颈扣(とんぼ),而是以细带接系领口。随著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现在,女性神职人员有时也穿著没有菊缀的水干。水干的穿著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穿狩衣一样,只系颈扣不系带子;另外一种则是将领口内折成为V字型,把领口的长带自右肩向后绕,经左胁拉到胸前与胸带相结——这种情况下,要将后裾塞入裙袴(水干的裙袴被称为水干袴)中。不过,按照高仓流的穿法,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的女性神职人员所使用的穿著方法也是这样。

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员配戴乌帽子,六位以下则用风折乌帽子。

四、水干

水干也是平安和镰仓时代的平民服装。在大部分绘卷中,平民穿著的水干上,菊缀通常会被省略;而下级武士所著的水干上,菊缀却比较清晰。后来,由於公家也开始穿著水干,因此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规定。退红和白张这两种服装都是贵族仆属的装束,形式类似狩衣,总称为召具。退红是由叫做「あらぞめ」的薄红染布所制成的上装和黑袴构成的,最早是亲王家仆人的专用服装。之后为摄关打伞、提鞋的仆人也穿著这种衣服。现在,石清水八幡宫的驾舆丁穿著的退红是上下同色的。退红的式样最早与狩衣大抵相同;不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的上装开始转化成像下级武士所穿的褐衣一样,将双肩部分缝合起来的样式。另外,与其搭配的帽子叫做平礼乌帽子。白张是更为简化的狩衣。因为布料中有吴粉的成分,因而得名。与它搭配的乌帽子叫做张乌帽子。裤子则叫做「白丁」。持火把和赶车的仆从要穿著这种衣服。 束带束带在日本的服制中被称为「朝服」,即官员的制服。随著时代的变迁,束带的式样渐渐向宽大舒适的日本国风化方向转变。不过裤状的下袴和革制腰带则还残留著唐风的痕迹。作为正式礼服,文官穿著的束带叫做「缝腋(ほうえき)袍」,而武官的束带则称「阙腋(けってき)袍」——这种侧袖与衣身不相缝合的束带是为了便於活动特别设计的——不过三位以上的武官也穿著缝腋袍。在穿著正装束带时,武官和中务省的官人,以及得到敕许、位在参议以上的公卿,都需要佩带刀剑。因此,腰间要系上名为「平绪」的细长腰带。平绪(九条家旧藏)穿著束带时,在内衣外面要披上单(ひとえ),下身穿上红色的大口袴和表袴(うえのはかま),上身再穿上「衵(あこめ)」,下袭,之后套上长裾,最后穿上外袍。另外,腰间要以上饰玉石、名为「石带」的皮带加以固定——总地来说,穿著方法是非常复杂的。袍的色彩按位阶的划分有所不同,因此正式的袍服又被称为「位袍」。武官的阙腋袍又叫做「袄」,所以也称「位袄(いおう)」。而不辨官位、任意选色的直衣则叫做「杂袍」。官员们在入朝时,怀中需放置桧扇和贴纸;手持象徵威仪的笏板;腰间挂著「鱼袋(ぎょたい)」。在我国唐朝,鱼袋是进入宫城的资格凭证;传入日本后,金鱼袋为公卿所佩,银鱼袋则被殿上人使用。在单外、下袭内里,要穿著红色小葵纹绫(里侧为平绢)制成的衵。此外,「下袭」后面原本有很长的「裾」,但是由於穿著时极其复杂,所以渐渐演变为只有皇室使用;而其他官员所著的下袭则与「裾」分离,将「裾」的部分加上绳带,另外系在腰间,这称为「别裾」。由於「裾」象徵著权力和威严,因此随著时代的变化多次加长。现在,通过对官员著「裾」长度的分辨,我们便可判断出其所处的历史时代。

五、才著

才著是刚到脚跟的「短裾」。平成登基礼时,天皇和东宫以外的皇族都穿著才著的束带。

夏天时,公卿和敕许著用禁色的官员使用的下袭为苏芳色、菱纹样(亲王、摄关为竖菱,其他官员用横菱),无织里;其余官员则用二蓝色、无文、无织里的下袭。 

问日本古代官员们穿着服装的名称。就是真田广之演的《阴阳师》和黑泽明导演的《乱》中日本古代官员穿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本古代服装种类

和服的历史

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其中“衣”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然而,若论当今世界最精致的民族服装,则非和服莫属。

十二单

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和服源流*

从应神天皇统治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锦、绫、绢、罗等高级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进国内。丝织品传入的同时也将丝织技术带了进来,从此丝织技术在日本开始发展。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国隋代的服装制度。服装为立领、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裤、系带并垂结于前。面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小信服黄、大·小义服白、大·小智服黑,并以青象征木、以赤象征火、以黄象征土、以白象征金、以黑象征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结合五伦之说,五伦中以德为先。裤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带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开始,日本人开始使用革带。正式场合穿有栏服,系长带,上衣的衣腋合缝,下摆开横衩,前襟系带从右边垂下长长的结。非正式场合的简便服装为无栏短带,开腋,下摆无横衩,襟带也颇短。

从持统天皇四年开始,高官冬穿绫绸夏穿罗,绫罗地上以团窠图案作为装饰。窠是鸟巢之意,形如涡状。色彩也根据官位来选定,从粉红、黑紫、紫红、深绿、深蓝到浅蓝色,平民服装为黄色,奴仆为黑色。

奈良时代(710-780年)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服装中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

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绞

平安时代(794-1192年)在日本史上又称"国风时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独具大和民族风格的新文化。这时期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向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平安时代的宫廷服装成了后来廷喜式的基础

平安时代的盛装包括唐衣、表着、圭、细长、壶装束、单衣、裳、裤等。唐衣是指衣长和袖长较短的直领衣,后来唐衣又称作禁色,规定、绯色锦绫唐衣没有得到特许不能随便穿着。

表着是一种与今天的和服相类似的服装。

圭,是多层衣,层数不限,根据《荣华物语》载,多则达18-20层。小圭是套在表着外面的一种轻薄透明的服装,这种衣服选用的颜色与表着不同,而通过小、轻薄的质地约略能透出些表着的颜色,非常漂亮,这不失为近代日本和服的一种特色。

细长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来细长的服装,质地和纹样没有特别的规定。

壶装束,指戴市女笠,着圭,是女子外出远门时穿的服装。

单衣,尤其是装饰性很强的"十二单"也是这个时期中重要的服装式样,它是宫中女官穿着的服装。十二单不是指十二层单衣,而是指单衣上面叠十二层圭的装饰性服装。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至明治时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

和服源流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绳文人像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

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

日本从奈良时代前期开始就从大唐不断输入文化,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资讯,当然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也受到唐代的深远影响,而当时代由奈良时代踏入平安时代后,后将服装再加以改良,所以行成了所谓的平安宫廷装束

平安时代的装束极具有古典以及艺术的价值,即时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动中仍然穿著平安装束,而其影响也不仅止於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平安装束的种类

E

男子装束 女子装束

束带 细长

衣冠 衵

直衣 生绢

狩衣 小桂

水干 十二单(正式装束)

和服的纹所

纹所又称纹章,是和服上表示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标志。有时这一纹所所标志的范围可扩大到一个神社、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家公司等,总之是一个团体的集体的标志。

纹所的外形以圆形为多,也有多边形。圆纹中有太轮、中轮、细轮、丝轮、二重轮、胧轮、洲浜轮、窠轮、雪轮、竹轮、菊轮、藤轮等;多边形也有多种,日本人称其为角纹,有平角、隅立角、的角、垂角、太夫角等。纹章中纹样最多的是植物纹,也有器物纹、动物纹、建筑纹、自然纹、几何纹等。

纹所的起源是平安时代,公家之间的区别在于牛车上的标记,而武家之间的标记是两家对阵时的军旗。战国时代,根据武功下赐,少数人获得了一个家族的姓或荣誉,于是就出现了家族的纹所,这种纹所是荣誉的象征,可以继承。到后来,它成为公务、社交中的必要标志,人们可以一看纹章就明白对方的身份。

纹所大多出现在礼服上。首先是在留袖上,即在总体无花纹、只是裾模样的留袖上饰以纹所。无地裾模样纹所作为女性的礼服出现在江户时代享保前后,并逐渐成为现代女子的正式礼服。和服是原来振袖的总模样,在江户幕府时代的接见令中,总模样只留下了裾模样或里模样,图案位置很低,上部大部分空地无纹,十分单调,此时在此处加上精致的纹所,则显得设计非常高雅,而且有意义。这裾模样加纹所就是今日的留袖。有纹所的留袖格调特别高雅,有一种历史的美。此后纹所大量的产生了。

所有纹所中最为难忘的是镰仓时代的“菊花御纹章”,当时的后鸟羽上皇特别喜欢菊花,不仅在衣服、车舆上,而且还在太刀上装饰菊纹,名为“菊作的太刀”,后鸟羽上皇是日本有名的多才多艺的人物,写有不少诗歌。名刀“菊一文字则宗”是上皇请当时的名刀工备前则宗所铸,刀上锻有菊纹,故名。上皇对菊的爱好被后世的天皇所沿袭,因此菊纹成为天皇家家纹。到明治二年布告天下,以十六重瓣的菊花作为皇室的纹章。在日本,人们自古就非常喜欢野菊,据说这是一千年前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但真正的观赏菊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

到目前为止,纹章之数大约为四百种左右,而经分化以后,则达七千至八千余种,如光是梅花的纹章就有九十多种,一个家族原先只有一个纹章,但当家族分支后,纹章就会进行适当的变化、在家族中被赐的纹章就可能与原来的有所不同,纹章的数量就大大扩充了。

江户时代是纹服的流行时期,这在吉原游里的歌舞伎役者的服饰上可以看出。纹章的制作方法也有不少。一是织的,称为纹付羽织,羽服是从道服和胴服中发展起来的,在江户时期女性是禁止穿纹付羽织的,女羽织的流行是在明治以后,一般是黑色地上织白色的羽织,男纹付羽织一般是用黑地拔染,所以称为拔染纹,一般又分成阴文和阳文。此外还有用刺绣和贴绣而成的缝纹和切付纹,以绞颉工艺完成的纹章成为鹿子纹。

纹服中所用纹章的个数一般为五纹、三纹,或一纹三种,五纹是最正式的礼服所用的,背部中央一个,两袖后边与前边两胸各一个,共五个,在黑留袖、振袖、黑羽织等和服上所用;三纹是背后一个,后袖两个,一般不是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纹;一纹最少,是最为简略的和服所用的。

纹章的大小从明治到二战前一般男服为一寸一分,女服为七分到八分五厘,现在男服一般为九分到一寸(3.5—3.8厘米),女服为五分五厘到六分(2.6—2.8厘米)。

水干

水干与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着装。

与狩衣的式样不同,水干在前、后身的缝合、连接处,都以「菊缀」进行加固;另外,水干没有狩衣的颈扣(とんぼ),而是以细带接系领口。

随着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现在,女性神职人员有时也穿着没有菊缀的水干。

水干的穿着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穿狩衣一样,只系颈扣不系带子;另外一种则是将领口内折成为V字型,把领口的长带自右肩向后绕,经左胁拉到胸前与胸带相结——这种情况下,要将后裾塞入裙袴(水干的裙袴被称为水干袴)中。不过,按照高仓流的穿法,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的女性神职人员所使用的穿着方法也是这样。

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员配戴乌帽子,六位以下则用风折乌帽子。

此外,水干也是平安和镰仓时代的平民服装。在大部分绘卷中,平民穿着的水干上,菊缀通常会被省略;而下级武士所着的水干上,菊缀却比较清晰。

后来,由于公家也开始穿着水干,因此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规定。

对于摄家而言,必须使用V字垂领的穿着方法。而庶民则不能这样着装——特别是与上级人士见面时,穿着方法被视为一种身份和等级的象。

地位低于摄家的清华家也是不系菊缀和扎袖的——这同样是为了强调与贫民之间的区别。反过来说,一般的平民在穿着水干时,都是要系菊缀和扎袖的。

不过,在镰仓时代也有“卫府官人、检非违使使用菊缀”的记录,不过由于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据,这也只能算是一种臆测了。

公武的装束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武士服最初与水干相仿,但是很快被直垂取代了,并且流行戴侍乌帽子。这种装束不久后为民间男子所效仿,并得到了普及。

直垂是一种上衣下裙式服装,上衣交领,三角形广袖,胸前系带。袴的式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穿括袴,后期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纹样选用另有特殊的规定。

公卿的服装大致延续上个时代的形制。女子的服装由于武家提倡简易的生活,已经废除了原来繁缛的着装制度。

从战国时代开始到应仁之乱,公卿的服装保持原来的形制。室町幕府(1338——1573年)武家的服装除了继续沿用直垂外,还增加了布衣、大纹。大纹是用家族纹章装饰在胸前、两臂,并在背袴上染以大花纹的服装,式样像直垂。此外还新出现了素袄,素袄是下等武士的服装,它的形制是从大纹发展而来的,有胸带、菊坠,但没有像直垂和大纹那样的筒状织物带,而是采用了革带。并且素袄无衬里、无纹、少有装饰,因此后世的人们常常将素袄与布衣混淆。

应仁之乱以后,服装更趋简化。女官使用圭被限定在五层以内,称为五衣。并按表着、五衣、打衣、单衣的顺序穿着,废除了裳的小腰。将取名为悬带的带子挂在大腰,从肩开始折回前面打结。平常服装为白色小袖和绯袴,或不穿裙,代之以细带。此外还出现了被衣,用于婚礼和外出时穿着。

典型的武家服装有十德,十德以四幅织物缝合,饰以菊坠,穿短裙,加上小袖作为内衣。这种装束可发展成为后来的羽织。直垂、大纹和袴的尺寸变长,短袴不再出现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永正年间开始,肩衣成为主要的便礼服,这是在模仿中世纪武士用的手无、阵羽织的基础上,产生的断袖直垂式服装。

束带(朝服)

束带在日本的服制中被称为「朝服」,即官员的制服。随着时代的变迁,束带的式样渐渐向宽大舒适的日本国风化方向转变。不过裤状的下袴和革制腰带则还残留着唐风的痕迹。

作为正式礼服,文官穿着的束带叫做「缝腋(ほうえき)袍」,而武官的束带则称「阙腋(けってき)袍」——这种侧袖与衣身不相缝合的束带是为了便于活动特别设计的——不过三位以上的武官也穿着缝腋袍。在穿着正装束带时,武官和中务省的官人,以及得到敕许、位在参议以上的公卿,都需要佩带刀剑。因此,腰间要系上名为「平绪」的细长腰带。

穿着束带时,在内衣外面要披上单(ひとえ),下身穿上红色的大口袴和表袴(うえのはかま),上身再穿上「衵(あこめ)」,下袭,之后套上长裾,最后穿上外袍。另外,腰间要以上饰玉石、名为「石带」的皮带加以固定——总地来说,穿着方法是非常复杂的。袍的色彩按位阶的划分有所不同,因此正式的袍服又被称为「位袍」。武官的阙腋袍又叫做「袄」,所以也称「位袄(いおう)」。而不辨官位、任意选色的直衣则叫做「杂袍」。

官员们在入朝时,怀中需放置桧扇和贴纸;手持象征威仪的笏板;腰间挂着「鱼袋(ぎょたい)」。在我国唐朝,鱼袋是进入宫城的资格凭证;传入日本后,金鱼袋为公卿所佩,银鱼袋则被殿上人使用。

在单外、下袭内里,要穿着红色小葵纹绫(里侧为平绢)制成的衵。此外,「下袭」后面原本有很长的「裾」,但是由于穿着时极其复杂,所以渐渐演变为只有皇室使用;而其他官员所着的下袭则与「裾」分离,将「裾」的部分加上绳带,另外系在腰间,这称为「别裾」。由于「裾」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多次加长。现在,通过对官员着「裾」长度的分辨,我们便可判断出其所处的历史时代。

才著是刚到脚跟的「短裾」。平成登基礼时,天皇和东宫以外的皇族都穿着才著的束带。

夏天时,公卿和敕许着用禁色的官员使用的下袭为苏芳色、菱纹样(亲王、摄关为竖菱,其他官员用横菱),无织里;其余官员则用二蓝色、无文、无织里的下袭。

由于束带本来是入宫参见时的礼服,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所以只有在盛大的礼仪场合才能着用。不过掌权者、得势的藏人以及太政官的官员却一直坚持着穿着束带参内的习俗。纯中国式的「礼服」(在即位礼时使用)于明治时代被废止以后,束带便成为登基典礼和皇室大婚时必着的正装。因此,今天只能在「葵祭」、「石清水祭」等古老的祭典中才能见到束带。

在公事以外的仪式、参拜神社、为皇舆开道和骑马时穿着束带,下身可只穿形如指贯的裙袴,称为「布袴」。此时所佩的刀剑不用正装时的「饰太刀」或其代用品「细太刀」;而用「无文丸鞆太刀」或「野太刀」。

官 服

文武天皇大宝元年的《大宝令》规定,官服分亲王四等、诸王十四等、诸臣三十等。各等级又有详细的划分。

朝服,上衣之色亲王黑紫;诸王的正、从一位黑紫,正、从二、三位赤紫,正、从四、五位也是赤紫;诸臣的正、从一位是黑紫,正、从二、三位是赤紫,正、从四位上下是深绯,正、从五位上下是浅绯,正、从六位上下是深绿,正、从七位上下是浅绿,正、从八位上下是深蓝色;大、小新任官员上下是浅蓝色;无品官员穿黄色衣。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是文官有栏,武官无栏。

礼服,大宝二年开始,在一些特别重大的仪式上又制定出了相应的礼服,这些礼服的形制后来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礼服包括玉冠、长袖衣、袴、褶、带、绶、玉佩、沓、持笏,这里的褶类似于裙围,沓类似于鞋,袴类似于裙子,但下半截裁至膝。衣、褶的色彩按照等级,亲王、诸王一品衣深紫,褶为深绿色;二品至五品穿浅紫色袍,其他同前;诸臣的礼服一品深紫,二、三品浅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褶所有的都是用深蓝色纱,六品以下无礼服。武官的礼服,五品戴冠、缨,浅红色袍,白袴,金银饰腰带;卫士穿衫,白布袴,白布带,绑腿,佩刀。圣德天皇四年又出现了御礼服。

女官服,根据“养老令”规定,内亲王一品至四品可以穿礼服。女王一品穿深紫大袖上衣,浅绿褶,长裙为深红色、深紫色、浅紫色、绿色竖条纹缬类织物制成,带为深红色和深紫色的印花条纹带;女王二品至五品,衣浅紫,其他同前。内命妇一品穿深紫色衣,浅蓝色褶;二、三品衣深红、深绿、浅紫色带镶边;五品衣浅红,带是在浅色上加浅绿。朝服由筒袖衣、褶、带组成,内亲王和女王一品衣深紫,袴为深红色、浅紫色、竖条纹缬类植物制成,带为深红色、深紫色两种;女王二至五品衣浅紫,其他相同。女官二、三品袴为深红色、浅紫色、浅绿色。其他的女王二品以下的袴与此相同。女官四品衣身红,带为浅紫、深绿色;五品衣浅绯,带为浅紫,裙子同二品、三品;六品衣深绿;七品衣浅绿;八品衣身蓝。新官为浅蓝色衣,带浅绿,袴蓝色。

平民奉公办事时,男着黄衣、白袴、白带,女着蓝绿色衣,若要其他服色替代时,须配以红色袴。

狩衣

狩衣在历史上最先是以野外狩猎时所用的运动装——这样的形象登场的。由于穿着方便,又便于活动,因此一般公家平日里也喜欢穿用。后来便渐渐发展成为院参时的礼服。与此同时,狩衣的颜色也开始多样化起来。

古时的狩衣是用麻布制作的,也称作“布衣”。随着使用阶级的扩大,开始出现供公卿穿着的绫织材料,也出现了“有纹狩衣“、”无纹布衣“的称呼。狩衣与布衣不同的地方在于,狩衣有衬里(裏地)。渐渐地,衬里也随狩衣一同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美丽颜色来。

狩衣在衣袖的下方饰有“袖露”。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薄平形(34、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厚细形、左右捻形、笼括形和嵶形。袖露的式样是以公卿位阶等级来区分的。

狩衣的穿着和搭配的裤裙都是特定的。指贯(或差袴。另外,自平安到室町时代,也用「狩袴」来称呼细身六幅指贯的袴)就是狩衣较为固定的下着搭配。进行礼祭仪式时,狩衣里还要穿着单衣(也可以用衵衣代替),但平时是可以不穿的。狩衣的色彩和纹样除了禁色(天皇的专用颜色)以外,通常可以自由选择,因此在近世便可以看到各种设计和色彩的狩衣。

本来是日常穿着的狩衣,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渐渐地公服、礼服化。江户时代狩衣作为武士礼服的出现,标志着“直垂阶级”的诞生;当时的公家也普遍穿着狩衣。而今天,狩衣则成为神社神职人员的通用服装(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袴是差袴)。

小直衣

小直衣是中和了狩衣的简便和束带的威仪这两方面因素的产物。

这种从镰仓时代开始使用的简便袍服又叫做「有襴狩衣」。如图所示,它在通常狩衣的基础上于裙裾处田添加了襴和蚁先。

原本,为了方便脖颈转动,狩衣被设计成前、后身分离的式样;而小直衣则将前、后襴部分缝合起来,胸以上的部分则以最初计算好的形状缝制而成。

小直衣本来只有上皇、亲王、大臣和大将品阶以上的人才能穿着,其余人等不得使用。但到了江户时代,天皇也穿着小直衣,此时,它已经失去原有的象征意义了。

现在,天皇、神宫祭主(限男子),延及皇族都可以穿着小直衣。天皇在6月和12月的「节折」、宫中神宫、神社举行御奉纳和御灵代御览时使用小直衣;皇族则在修习神道时穿用。另外,出云大社的神职人员也使用小直衣。

如上所述,小直衣是上级贵族所穿着的特殊装束,所以扎袖也有特别规定的式样。扎袖的规定基本上与狩衣相同,即按照年龄大小使用相应的式样。但在现实中,使用薄平形扎袖的情况很少,一般只使用厚细形的扎袖。这大概是因为如果已位至大臣、大将,仍使用薄平形扎袖便显得不大庄重的缘故吧。因此,实际上使用薄平形扎袖的人只有年幼的亲王。

锦带

日本妇女穿和服时,背部都要缠上一个看来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国南方妇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东西。其实,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带”。用带系身可以不让和服送展,显出形体的美,同时也是为了装饰,使艳丽的和服更加多彩。

据考证,古代日本“纽”与“带”系法和代表的意义各有不同,纽的语源是“圣裳”,“圣”代表神圣,裳本是横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纽,不仅将纽与人的心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将人与神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古时,带侧重于装饰,而纽侧重于信仰的话,那末,至奈良时代,中国的女子礼服唐衣传入日本,女性亦开始着上下分开的裙装后,纽开始系在衣内,起带的作用,而带则更不为重用了。待到镰仓时代以后,类似于现代和服的狭袖便服(小袖)流行,纽由衣内改为系在衣外,恢复了带的作用,发展成为今日美丽的腰带。

日本的腰带在背后打有不同的花结,象征不同的意义,表达着本人的信仰和祈愿。据统计,日本带的普通结法就有289种。带,一般长3~4米,需在腰上缠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绍的是一种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带”。这种带宽30厘米,长3.6米。据说,桃山时代,日本女性曾用细带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广。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时,驻并名古屋。当时,云集在名古屋的艺妓头扎大发髻,身穿小袖衣,腰缠由中国工匠织的青红两种颜色的筒状锦带,很是艳丽。这种时髦的打扮,立即不胫而走,这种带亦被称作“名古屋带”。

日本古代服装种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本的传统服饰是什么?

和服来源于中国唐朝服饰。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也指出:“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

日本和服颜色禁忌

日本历史上曾定桔黄色、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除有唐装男子和女子画像外,尚有作为四方守护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黑龟)图画。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着和服时,非隆重仪式,一般不选用白色和红色。因为:白色代表神圣、纯洁;红色则象征着魔力。

日本的传统服饰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宝珍游戏库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www.baozhen8888.com/zxgl/3076.html


分享到

温馨提示

下载成功了么?或者链接失效了?

联系我们反馈

立即下载